《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唐】刘禹锡

《蜀先主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是其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全诗一气呵成,寓意深刻,气势雄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无穷。
















首联字句明白晓畅,所写意境却十分开阔。“英雄气”以“天地”修饰,从空间上写得极广,颂其“千秋凛然”,在时间上写得极长。“尚”字用得精当,突出了先主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观庙中塑像仍能感英气逼人,当年更应具吞吐山河之势,怎不让人肃然起敬?此二句写出了先主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沧桑,仍能带给人们冲天的豪气,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

颔联紧以借代的手法用典,字简意丰,概括了先主的历史功绩。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终于成就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属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为汉武帝时所铸的一种钱币,王莽篡权时将其废止,后光武帝刘秀又加以恢复,这里用来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

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成就了他的开国大业,本指望江山永固,还要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谁成想后主无能,葬送了蜀汉政权。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据说刘禅降魏后,司马昭故意让蜀国歌妓舞于宴中,蜀故臣皆面呈悲怆之色,而后主却嬉笑自若。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这两句诗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后主刘禅的不屑与贬斥之情,更表达了因先主壮志未酬而生出的遗憾与感伤。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

《蜀相》这首诗是杜甫于初到成都游武侯祠,为追怀诸葛亮所作。当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他在诗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有着深刻的寓意。三国时期,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





















首联点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武侯祠在今成都市内,是西晋末年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寻”字,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心情。 “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

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不永暗相对照。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诸葛亮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

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诸葛亮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常见的发音问题

      华文将成为英语之外世界上第2大语言。你我可能都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急着学习中文。前所未见的全球中文热,早已在世界各地延烧。根据《亚洲周刊》报导,目前全球有85个国家、将近3千万人学习中文。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使用华文交际的能力。华语已日渐重要,除了掌握听、读和写之外,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我们说的华语是已经本土化和方言化了。因此,为了说得一口标准的华语,我们得注重华语的语音结构、声调和句调的练习,矫正自己的发音,反覆练习,以达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口语表达层次较高的说话者,其华语表现出清晰度、悦耳度、流畅度能面面俱到的情况。所谓清晰度,指的是发音准确、清晰、到位,易于让人听辨、理解。所谓悦耳度,指的是能掌握声调的起伏、轻重音的区隔、语气、语调以及情感的融入等,让人耳感舒适。所谓流畅度,是指语流顺畅自然,不随意中断,而且没有不适当的口头语和赘词,让听话者的思绪可以稳定连贯。

      马来西亚华人的华语发音问题其实就在于不够精准,舌头变懒了,发音不到位。我们应该请教班拥有华语正音经验的老师帮我们纠音。纠音的方式很简单:先从念单音节词,再念双音节词,而后练习单句的语流音变,最后就是短文的断词朗读练习。练习几次过后,我们就以MP3录制彼此的发音做对照,课程结束后,我们用MP3自己听说练习一段时间,再找同学测试,然后针对有问题的音,再行调整一翻。如是,越调越精细,将有问题的音,一个一个剔除。


















      马来西亚华人一般上常遇到的发音问题,首先在单音节词上,翘舌音常常发不到位。我们的舌位若只是停留在舌位图的标准位置,发出的音,仍然不够准确。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将舌头后卷到上颚后方,才能够发出标准的翘舌音。马来西亚华人的另一个普遍性的发音问题是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分主要在阻碍部位不同和开口度大小不一这两点。

      最后的发音问题,就是音调。两个上声字连读时,我们常将第二个上声字的词尾读成半上;轻声字未按应读调值读出,儿话词未能将儿与前一音节词干快速连结成一个音节以及助词啊的连音错误。虽然在说话中上声变调的状况很多, 但是我们应当先训练自己能够每个上声字都发音标准。不然,很容易造成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的人们的困惑。很多人以为成年人的发音应当不大容易矫正过来,事实上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很强,只要示范时能够清楚辨明舌位,加上超标准的语音输入, 一般人应当都可矫正到一定水准。自觉加耐心及勤练习,发音矫正定会有所成效的。

      要能够具有高层次的华语口语表达能力可不是一蹴可及之事。幸运的是,许多语言教学的行动研究显示,口语表达能力确实可以经由良好的语言课程的设计与演练而获得提升。只要我们好好练习,就可以全面提升自己说华语的能力,成为一位能说得一口标准华语和写得一手好中文的龙的传人。

朗读常犯的错误

      在学生常念错的字音中,形声字的错读占了大部分,因为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假如照声旁来读,就很容易就读错,只因古今语音变化太大,且有的字形已经改变了面貌,于是声旁便不完全可靠了。有些汉字字形差别不大,有些同学平时学习又没有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字总是想当然的自定读音,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成了“白字先生”。这些错误是汉字形近的特点带来的认字上的困难所导致的。其次,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此外,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等。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如“奢侈”的“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





















      华语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造成多音多义的原因大略有这几种。第一,词性不同而异读,例如“相”,作名词语素时读“xiànɡ”如“相貌”,作动词语素时读“xiānɡ”如“相看”,作副词时也读“xiānɡ”,如“互相”。第二,是由于词义不同而异读,如“看”,“看见”读“kàn”,“看守”读“kān”;“差”,“差距”读为“chā”,“差劲”读“chà”,“差使”读“chāi”;“恶”,“恶心”读“ě”,“恶意”读“è”,“可恶”读“wù”。第三,是文白不同而异读。如“薄”,组成书面语汇读“bó”,口语中读“báo”。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而教材上的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无疑加大了孩子们的朗读难度。仔细听他们的朗读,不难发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读错音、别音,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不认识字或者多音字不能准确运用;二是添字、漏字,以及前后颠倒。

      要使学生朗读得入格,老师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其次是不数读。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往往会出现数读的现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以免造成数读的现象。在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后,教师要重点对朗读技巧的运用加以指导。如: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方面强以指导,以便能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入情的效果。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总是从表音开始,通过表情,最后达到表意的目的。对低年段的学生我们要从语音、发音的入格入手,再结合教材内容对朗读技巧加以训练,逐步达到入情入境,这样才会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把握的更好。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积累识记简单常用的多音多义字,把平常遇见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下来,也可常翻阅字典,把常见的多音多义字摘录出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读书的时候“指读”,所谓指读,就是读书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个字,手指哪个字。“指读”能让学生做到口、眼、心、手并用,提高注意力,达到读准确、读通顺的目的。

















Share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