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涯


时光如白驹过隙,九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当初,立志要当教师的我进入华小担任临教,也在同时申请正式教师培训课程。经过笔试和面试的挑选,我很幸运地被录取了,并在隔一年到槟城大山脚的端姑百能师训学院报到。在那里,我接受了正规和专业的教师训练课程,也认识了来自全马各地的未来老师们。在籍期间,我也有机会去附近的小学进行了一次的考察和两次的实习,让我可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三年的学院生涯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我也顺利地领到了初级文凭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正式老师了。













当年我接收初次到被委派去执教的学校的情景都还历历在目。当时的我看了学校的名字和地址后,是相当震惊的,因为那所学校在槟岛市区,从我家使用高速公路和槟威大桥过去都需要四十五分钟,车油和过路费还得自己负担。教师无法决定自己属意执教的地点而是被教育局委派,这是教师得面对的难题之一。穷则变,变则通,我唯有每天提早启程工作,以避开早上上班的塞车时间。这所学校是微型小学,只有八位老师和八十个学生,学生都是以特殊学生如过动儿、语言障碍、单亲家庭和唐氏儿等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和老师的接触也比较多,师生关系都很融洽,这也奠定了爱心学校的路线。我第一次执教的科目是美术和道德教育,是复级班制的,即是两或三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个课室里一起上课。上复级班时,我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要同时应付不同年级的授课,又要确保学生可以跟得住课程。
在槟岛的爱心学校度过了一年半载的日子,我在2008年转去了大山脚的A型小学。这是一所全津贴的华小,是少数拥有幼儿园的学校。这所学校有三十多位老师和五百多个学生。我初来报到时,就被安排执教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园只有两个班级,即五岁的小班和六岁的大班,每班由一位老师和一位助理教导。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学前的学生们,是一项蛮大的挑战,因为这时候他们刚开始学习识字,也比较活跃和好玩,要让他们坐着专心上课也不简单。虽然如此,我看到这班天真活泼的学生开始认识新生字时,就觉得很欣慰和有成就感。













   外行人都有个不正确的想法即是以为老师很轻松,只要工作半天就可以回家了。事实上做老师一点都不简单,还很辛苦,我们的大脑都得一直不停地运转来应付教学和行政的工作。备课时得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合适度,学生的适应程度等;上课时要琢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不同学生的反应等。除了授课,老师在行政上的书面工作也是不少,譬如填写学生资料和输入学业成绩等。除此,老师们还得在放学后负责课外活动和进行校内会议。这些工作都是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
 
    在这五年的教师生涯里,我尝到了酸甜苦辣,也感受了喜怒哀乐。当然,我得到最多的是快乐,为人师表的快乐。我教会了学生们,学生们也教会了我,让我感受到童真,这种双向学习的宝贵机会,促使我成长,让我更有冲劲地教育工作中奋斗,这是只有身为老师才能体会到的。

《空虚的云》

《空虚的云》是一部关于当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长篇小说。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小说,是作家冯冯用了三年多时间写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完成于八十年代中,并由台湾的天华出版事业公司印行。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册,页数多达一千六百多页。冯冯以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年的一生事迹和他所经历的大时代演变为蓝本,在小说里面道出了中国人在近代一百二十多年的时代感受,经历过的种种国难与家变,面对过的各种内忧外患的战争。这部小说是以虚云法师的个人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真理的追求为经,而以反映中国人的大时代苦难与挣扎为纬。





















作者冯冯(1935——2007)本名冯培德,字士雄,一生神秘而富传奇性。冯冯出生于中国广州市,在战火连绵的日军侵华的环境中成长。他自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三岁时就跟着母亲避难香港因广州被日军轰炸;六岁时他在桂林市省立模范小学跳级念四年级,但半年后在日军猛攻桂林之下,又再上路逃难;九岁时他就读曲江市黄埔中正幼年军校,不久又遭日本机群狂炸;10岁时,冯冯就读龙南中学,跳级念上初二。同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也结束了,冯冯也考入龙川中学高中一年级。1949年,冯冯高三毕业,考上岭南大学医学院。他在同一年虚报年龄19岁进入海军军官学校,并随着海军辗转来台。由于他常寄信给身在中国的母亲,竟被军方误认为间谍而监禁了四五年,后来又被以精神失常为理由而开除军籍。重获自由后,冯冯自力更生,在火车站、公园、街头流浪,做苦工、擦鞋童。在这种流离失所的生活里,他不曾放弃学习,勤力自修英文,也埋头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百万字的小说《微曦四部曲》。这部小说轰动一时,也让冯冯荣获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奖。当时,出版这部小说的皇冠出版创办人平鑫涛推崇冯冯为“天才、奇才、鬼才”。精通九国语言的冯冯因缘际会移民加拿大,从此潜心向佛,信众敬称他为“冯冯居士”。此后冯冯的作品即以佛教为主题,《空虚的云》即是冯冯的佛教代表作。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父亲萧玉堂是泉州府府吏,母亲在他出生后去世。他是天生的胎里素,一见到佛像与佛经就心生欢喜,父亲唯恐他出家,在他十七岁时父亲逼他娶田、谭二氏为妻,但是婚后也没有行夫妻之实。后来,他在十九岁时离家出走,于福建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和尚出家,法名古巌,字德清,最后又改名成虚云。五十三岁时,他为了报父母恩,发心朝礼五台山,从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开始出发,三步一拜,历经三年到达五台山。在他五十六岁时的某一天,因为沸水溅手,以致他手中的茶杯落地而开悟。虚云老和尚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浩劫,如英法联军之战、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乃至八国联军他几乎都经历过。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期,他与皇帝等人西迁至西安,并且受请于西安启建祝圣护国消灾法会,佛事结束后,他隐居终南山,改法号虚云。六十四岁后,虚云老和尚来到大迦叶入定隐没的鸡足山参拜,忽闻石门内钟罄作响,谓有圣僧至,因此发愿复兴迦叶道场为己志。在云南期间,虚云与当时的云南总督唐继尧结为莫逆之交。虚云老和尚也首开寺庙改革制度,整顿道风,将一些有名无实的禅堂,制定成十二枝香的参禅制度。此外,他也设立了鼓山佛学院,供青年僧侣学戒习教。中国大陆在1949年后被共产党占领,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以寺庙内私藏黄金白银理由,严刑拷打虚云老和尚,致使他头破血流、面目全非、肋骨断裂,但他却仍然入定,让后来的刑求者不敢造次,这就是史称的“云门事件”。虚云老和尚于1957年圆寂,享年120岁。虚云老和尚一生讲学不倦,他虽然是禅宗(曹洞宗)起家,也兼弘临济宗,但是最后他为了振兴佛教,一身以兼弘五宗法脉为己志,禅学的思想以《楞严经》为主流,并认为只要信心坚定,持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亦可成。虚云大师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一生不为名利所动,大公无私,一生以护教安僧阐扬佛教为己任,强调以戒为师,注重僧伽素质的提升。















为了让小说与史实相符,作者大量地阅读图书馆内的书籍,也看过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纪录片(例如日本在侵华犯下的南京大屠杀),乃至翻遍了很多参考文献、佛学书籍。作者的用心,让读者们都能够分享他的感动和他的崇敬。清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天灾人祸不断,因为满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割据造成原本顶天立地的中国尊严遭受前所未有的践踏,但是西方的社会也是不惶多让,后来出现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黑死病、甚至于流感肆虐下,消灭了将近三分之一以上的地球人口,有如成住坏空的大小三灾的示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天灾人祸不断,五浊恶世的侵扰下,虚云老和尚还能维持出家人的威仪,走出人人都感佩的一生远行,有如在古印度纷扰的印度社会佛陀的一生一样,而虚云老和尚的一生,有如佛陀一生的现代版,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历史注入新的一页。


浮屠


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是指佛塔,佛塔的功用是供奉与安置舍利、经文和法物。建造佛塔的功德很大,佛教的大护法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入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助她圆满此愿。后来,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即现在的帝释天,而帮助她修塔的其他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合称为三十三天。由此可见,造塔的功德很大。






















实际上浮屠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即佛陀。浮屠氏即指佛教徒,也是我的网名Satvva Futushi的原由;Satvva是众生的梵语,Futushi是浮屠氏的汉语拼音。之前,很多网友还误会Futushi是日语,因为读起来跟Takashi,Sushi这些很相似。其实,Satvva Futushi这网名表示我是佛教徒,也是九法界内的众生。取这个网名的目的,也是要提醒自己,要珍惜人身,好好修行才不枉此生。

母亲节

小时候,母亲有跟我提起生我时的痛苦,母亲在我要出生的大清早就进了产房,但迟迟还无法顺利将我生下来,最后等到了晚上医生才开刀把我抱出来,母亲足足受了十二个小时的折磨。出生后的几年里,我又生了几场大病,父母又得为我而奔波劳碌,在我身旁悉心照顾。从我上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父母都一直提供我种种生活上的需求,以便我可以专心地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父母还继续支助我,直到我找到了工作。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如今,我自己也有了子女,也开始体会父母的感受和用心。一向对血液有恐惧的我,在太太进产房时奇迹般地有勇气陪同。看着太太打了麻醉针后还痛苦非常,需要不时吸取nitrous oxide来减缓痛楚,我只能紧握太太的手,然后心里面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太太的阵痛越来越频密,护士也不时来检查胎儿下移的程度。下移到了一定的程度,护士就开始准备,也吩咐太太跟着她们的指示用力推,我的心也跟着紧张得砰砰乱撞。当推到胎儿的头顶外露时,护士就联络医生过来接生。医生以老练的手法三两下就将胎儿抱出来,并剪掉脐带。过后,护士就把孩儿抱过来用一条氧气管灌他的鼻子,孩儿接着就“哇,哇,哇”的哭了出来,此时此刻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医生为太太缝好伤口后,护士就将孩儿抱过去给她看看,精疲力尽的太太睁开眼睛看了孩儿会心一笑,我也快点拍照留念。每生一个孩子,太太就要经历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真是辛苦了。
















佛陀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到 男人的骨骸颜色较白较重;而女人的骨骸,颜色较黑较轻。这是因为每生一个小孩,都需要母乳来养活这婴孩。乳汁是由血液变成的,每一个小孩都吸吮了母体中比八斛四斗还要多的白乳,所以母体憔悴消瘦,死后骨骸现出黑色,也比较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讲述了父母的十种大恩大德,以种种譬喻来说明父母恩重如山,子女们在百千劫里面都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

在母亲节无法回家与母亲团聚的游子们,别忘了打个电话给父母嘘寒问暖,你们的关心会让他们感到窝心。在此,祝天下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我与观世音菩萨的因缘

依稀记得四五岁的时候,父亲从台湾旅游回来时给了哥哥和姐姐各一张印有菩萨像的卡片。哥哥的那张是地藏菩萨的坐像,而姐姐的那张是观世音菩萨一手执柳,一手握瓶的立像。





















当时的我一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像,就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心里面就觉得这尊菩萨好亲切啊。在我的询问之下,原来祂是“guan yin ma”,也在我的小小心灵里面播下了学佛的种子。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是中学生了,那时的学佛因缘也成熟了,我有机会阅读了不少的佛学书籍,也包括了《普门品》和高僧大德们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文章。

自然地,我也时常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习惯临睡前念诵,以便可以一觉到天明。有好几次发恶梦时,我就在梦中念诵,结果瞬间就从恶梦中解脱了。

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有求必应是家喻户晓的。很庆幸地我有这个机缘可以认识观世音菩萨和学习祂的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 

马致远的这一篇《秋思》充分地衬托出游子内心的无奈与悲哀。身为游子的我,读了之后,也产生共鸣;回想起当初只身前往学院深造,一景一物都很陌生,又没朋友做伴,更加思乡心切,肝肠寸断。为了自己的前途,我不得不让自己澎湃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化悲愤为力量,将心力集中在学业上。





















过了一段日子,我渐渐地适应了学院的生活,也有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虽然如此,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每逢月圆的深夜时分,都会辗转难眠,望着窗前的明月,思念故乡的亲人,恨不得能立刻飞回家看看他们。

学院假期来临的时候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刻!期末考试还没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行李整理好了。一考完最后一张试卷,我马上背着行李,一支箭似地冲去巴士站搭最早的长途巴士回家。在漫长的归途中,我不自禁地想起父母亲、故乡的景物,还有那令我垂涎欲滴的家乡小食。沉醉在故乡的点点滴滴,巴士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久违的故乡。背着行李,双脚刚踩在故乡的土壤上,我已经看见父母在不远处向我招手,我也打从心里笑了出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得享短暂的天伦之乐后,又得告别温馨的家园,重新投入学院的生活。经历了一年半的学院生涯,我深深地体会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个令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无可奈何的自然法则。这种亲身体验让我特别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每分每秒,因为因缘具足时,我们才有机会一同生活。别等到缘分断灭了才后悔莫及,变成一个在天涯漂泊的“断肠人”!


卫塞节(三)

之前的两个短文分享了卫塞节的由来南北传佛教的日子差别,接下来就谈谈卫塞节的主要活动——浴佛。




















浴佛的起源于太子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降生时九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因此,后世佛教徒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悉达多太子金像,再灌以香水,以庆祝佛陀的诞生。

浴佛的意义除了纪念佛诞和报佛恩外,还有清净自心,从中提醒我们学习佛陀的德行,增长自己的善根和菩提心。

411大地震见闻录后续


4月12日早上6点20分,我已经醒了,只是躺着赖床。突然间整个窗口被强光闪到超亮,过了几秒就轰隆隆的打雷了,接着就引起周围警铃的“共鸣”。被轰了起来的我,自然反应就是看看旁边的老大有没有被吓醒,还好她还是在熟睡中。

梳洗后,我就马上登录部落格,一面喝着香浓的咖啡,一面继续写昨天还没有讲完的经历。

昨晚五点多我们出了皇后湾,到了海湾大道,又继续塞车,还以为是大家要驾车逃离槟城。过了大道的瓶颈 -- 人行天桥,车流就很顺了,原因是左边紧急车道被关闭来进行扩建工程。

驶出大桥后,就直接前往双威嘉年华去和岳父母会合。进入了室内停车场,很容易地我们就找到了停车位,是四点多的地震造成了不少人离开商场了吧。见到岳父母后,在商场内又碰到了亲戚,寒暄了一阵,我们就一起前往百盛的客服柜台办点事。

到了柜台,刚要轮到我们的时候,坐在柜台的服务人员,一位圆圆的印度婆马上用国语尖叫道,“又震了!又震了!你们有没有感觉到?”那时我们都是站着,老实说我是感觉不到什么,就看看大家的反应。

“还一直摇啊,我忍受不了了,我要离开这里了。”印度婆说完,就起身走开了。我们也跟着离开,途中我还看到吊着摆卖的平底锅一直在摇来摇去,有些还轻轻地发出碰撞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震动轻微了许多。好笑的是,又看到几位百盛的工作人员连跑带跳地逃命。我们也觉得待不下去了,就共乘一辆车去才能园吃晚餐。

八点十分,我又回到双威,从卸货处走进底楼时,我才发现到整个商场已经打烊了,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工作人员在收拾店铺。我也跑了好几轮才找到停车缴银机。出了停车场,看到旁边的万顺还在营业中,只是人也不多了。

411大地震见闻录


2012年4月11日是我国第十四任最高元首登基日,陛下是吉打州苏丹,也是第五任的最高元首,这次是第二次担任最高元首。

今天是公假,在家里也是闲着,就带着全家大小去槟城逛逛,目的地是皇后湾。

半路上,岳父母刚好来电,大家就约了在皇后湾的小食中心会合和用餐。

用餐后,大家就在广场里面逛了一阵,岳父母就带着老大去玩,我和太太就带着老二继续走走。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走到脚酸了,就停下来在Old Town喝一杯香浓的白咖啡。

三点十五分左右,忽然“砰”一声,有个东西从天而降,撞击到墙壁上再弹到地上,还感觉到有点冰喷到我的脸上。原来是有缺德鬼从楼上丢一小块冰下来,还好没有打到任何人。这或许是个不祥的预兆,但我们都不以为然。

四点左右,再与岳父母和老大会合,岳父母要去其他商场了,老大坚持要跟外公外婆,我们和老二又在广场内继续逛。

四点四十五分左右,人有三急,就赶去二楼荣寿司旁的厕所“救火”,太太和老二就在外面的长凳等候。一进到厕所,就看到有个人对着全身镜在弄发型。方便到一半的时候,整个尿兜突然间很大力地摇晃了两下,我就很自然地看看周围环境,只是看到那位“照镜哥”还是对着镜子继续弄头发。

“是不是我开始老了,走了半天就头晕晕?”我心想。走出厕所几步,就看到有位保安很紧张地对着对讲机报告,又看到人们的步伐加快了,直觉告诉我,肯定发生了大件事,马上三步并作两步去找太太。

“刚才你有感觉到震动吗?我坐着时还以为有人在背后推我哦。”太太一见到我就立刻问道。

“有啊,刚才方便到一半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头晕。”我答到。同时,也发现到人群开始涌向电梯。我们肯定了是地震后,太太就抱着老二,我就拿着婴孩车,一起跟着人群去疏散。向上的电梯那时已被终止操作,以方便人群疏散,但人群一直从四面八方挤向电梯,群众都惊慌了,在这时老二的奶嘴也被推到掉了下去。

大家都一窝蜂地冲着出去广场外面,平时空旷的地方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刚才的强震,也有很多人忙着打电话给亲友们,导致一时间电话也忙线。在外面等了十分钟左右,也没有感到任何余震了,慢慢地大家也走进广场的大堂。这时候我看到周围的商店都关上了大门暂停营业,店员们也已经疏散了。

太太也趁这时候查了面书,原来是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八点九级的大地震。确定了后,我就按着刚才逃生的路线去找老二的奶嘴,最后还真的成功找回。在大堂内待到了五时十五分左右,原本暂停的升降机已经恢复操作,就打算去停车场驾车回去了。出了升降机,就听到管理层的广播说一切已回复正常,可以继续营业了,只是声量不够大,听了几次才听得明白。大家经历了地震,都心有余悸,迫不及待离开商场,要离开的商场的车子都大排长龙,我们也花了十多分钟才将车子驶出广场范围。

供请佛像的经历4

我就问老板娘能不能只供请阿弥陀佛。老板娘说可以,接下来还介绍我该搭配什么样的香炉和灯比较适合。

“老板娘,香炉可以拿云石的让我看看吗?”

“可以,不过供佛的话,白瓷的香炉会比较适合。” 老板娘一说完,就将佛像抬了过来,再拿几个不同的香炉来比较看看。

“这尊佛像是立的,拿比较高的炉就比较搭配。” 话还未说完,老板娘就拿了比较高的香炉来,炉上面印着大大个金色的“佛”字,两旁是法界、蒙熏,后面还有心经。一看,还真的是完美的搭配,当下就要了这个香炉。

”那接下来是佛前的一对灯,拜佛的话,就选莲花灯吧,这是最新的LED灯,有不同的尺寸和颜色。“老板娘又拿出了几个尺寸和颜色让我挑。

这灯很精致,我就选了一对尺寸比较大的,粉红色的灯。

这些都挑选好后,老板娘就帮忙准备要摆放在炉内的东西,都是一些谷豆和香灰之类的东西。

过后付钱时,老板娘就将佛像的眼用红纸盖着,因为还未开光。

接下来,就去隔壁的神台店看看佛台。

ShareThis